top of page

 

     正向心理學之父 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 博士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於1998年推動正向心理學。塞利格曼博士從研究發現,我們可以脫離悲觀,即悲觀的人可以從一系列認知的技巧去學做一個樂觀的人 (塞利格曼,2002)。研究亦指出,從悲觀到樂觀的思想轉變能有效預防抑鬱的徵狀 (塞利格曼,2002)。這就如同,一個患有背痛症狀的人,長期的被痛感所控制,連帶著思維、情緒和行為,都逐漸走向悲觀的方向;然而換一個想法,可能就能帶領這個人走向光明且樂觀的康莊大道!!

 

我們該如何定義悲觀及樂觀的人呢?

     塞利格曼 (2002) 指出持悲觀想法的人會傾向認為: 1. 不好的事情會維持一段長時間。例如: 此刻的事業低潮,將永久持續。2. 不好的事情將損害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 因為我行動不便,這部分的工作做不好,其他部分的工作都一定沒有辦法做好。3. 總是把事情的錯誤都歸咎於自己。例如: 身邊的人不好的遭遇都是因我而起的。
 

     相反,持樂觀想法的人則傾向以相反的態度去面對同等的遭遇 : 1. 相信失敗只是暫時性,亦只限於該單一事件。例如: 只要適應了/過一陣子,我將能重新投入工作。2. 不會把錯誤歸咎於自己,而會考慮到環境、運氣、及其他人為的影響。例如: 家人今天心情不愉快,可能是他在工作時遇到甚麼事了。3. 視逆境為一種挑戰,且會更努力去解決面對的難題。例如: 這痛症令我經歷了很多其他人未必會遇到的經歷,未必全是不好的,經過了這歷練,沒有事情能難到我了!

 

     塞利格曼指出,想讓自己開心,我們可以有三個途徑/層次。第一個層次 ── 愉快的生活 (The Pleasant Life): 我們可以做盡自己喜歡的事情 (例如: 逛街、打波、看電影、郊遊等),讓自己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同時,學會如何增強自己的喜悅 (例如: 建立正面的情緒)。第二個層次 ── 美好的生活 (The Good Life): 找到自己的長處及強項,然後重新建構你的工作、休閒時間、及與家人、愛人和朋友的相處模式。第三個層次 ── 有意義的生活 (The Meaningful Life): 運用自己的長處,參與有意義的服務 ── 做一些你平日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做到的事。

 

     也許以上的三個層次聽起來很難做到,也或許您會覺得身體的痛有時想打從心底地笑一聲也很難,就更別說要保持着一個愉快的心情(第一個層次)。然而,只要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從訂立較容易達到的目標開始(一些您能做到而又能令您開心的事),就有機會可以做到。「凡事起頭難」,每當您想到要放棄的時候,告訴自己困難過後就有甜美的果實在前方等着,咬緊牙關,試試朝着愉快、美好和有意義的生活前進吧!


培養正向思維的練習
     以下有一些練習,可幫助你認識/更了解自己的長處,有助你培養感恩的心。建議可抽時間完成以下練習,不要想着一次完成所有的練習,可按照自己能力所及的時間表,(例如:每一/兩星期完成一個練習)。

1. 試寫一篇約一頁紙的「正面自述」,敍述自己如何於成長的過程中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及發揮自己最自豪的長處

2. 自製一本「感恩日記」,每晚睡覺前,寫下三件當天發生過的好事(不論是大事或小事)

3. 寫一封「感謝信」給一位曾幫助你,但你一直沒有向他/她表達過謝意的人,然後於兩日內把信寄出或交到他/她手上

4. 試寫一封「寬恕信」,敍述一件被激怒或傷害的事,並描述當時的感受,然後對自己許下承諾會寬恕那個曾傷害你的人(不用寄出此信)

5. 為自己計劃「美好的一天」,於接下來的週末,嘗試為自己安排一些自己喜愛及享受的活動,讓自己一整天都維持着愉快的心情。

6. 策劃一天「發揮所長日」,讓自己能在一天中充份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幫助身邊的人或完成一些事。

長期背痛自我療程

bottom of page